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依托安徽理工大学,是学校服务安徽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定位于应用创造学、TRIZ等创新方法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与示范,紧密围绕国家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为依托构建安徽区域咨询服务体系,打造高层次服务团队;探索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模式,实施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探索建设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及核心创新团队建设问题,研究创新方法在各领域的深度推广应用机制及有效途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多种创新方法与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发需求的深度结合,解决技术或管理难题;构建具有鲜明安徽区域特色的推广应用新模式,满足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区域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示范需求。为推动创新方法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基地工作条件,吸引人才来基地工作或开展高层次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基地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
一、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支持方向
基地围绕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的关键问题,结合安徽省地方经济特色及依托单位的学科优势设立以下3个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引进吸收与本土化研究
1.国外创新理论方法的本土化应用研究;
2.应用创造学方法与TRIZ理论的交叉融合应用研究;
3.国(境)外创新理论与方法的跨学科应用探索。
方向二:创新方法在工科领域的推广应用与实践
1.创新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2.创新方法在高端装备制造与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3.创新方法在新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方向三:创新方法在医学领域的推广应用与实践
1.创新方法在生物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2.创新方法在脑科学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3.创新方法在医学图像与数字孪生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二、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条件及要求
1.重点基地开放基金将优先资助立论清晰、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和可预期成果的研究课题。重点基地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自由申请、基地初审、学术委员会终审的程序遴选开放基金课题。
2.鼓励申请者同本基地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优先延续资助与重点基地合作研究深入、完成较好的课题,如与重点基地人员无合作基础,须在课题申报获批后,联合基地固定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并在任务书中明确合作研究计划。
3.申请者原则上应根据基地上述主要开放基金支持方向,以基础研究或推广应用研究为属性申报开放基金项目。
4.课题必须设置明确的成果目标(论文、科技成果奖、项目等),具体要求为:1)课题结题要求以“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名义在学术期刊发表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期刊论文(重点项目发表SCI(中科院二区以上1篇或四区以上2篇)或主持单个项目不低于30万元,论文第一署名单位、第一标注;重大项目发表2篇SCI(中科院二区以上)期刊论文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单位排名前2,完成人排名前3或一等奖单位排名前4、完成人排名前6)1项,论文为第一署名单位、第一标注);2)所有项目必须获得创新体验赛省赛一等奖或国赛三等奖以上奖项2-3项;3)论文、项目可与基地固定研究人员联合完成(成果合计总数不少于2项)。
5.项目立项后先按课题总经费全额拨付50%至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剩余经费;管理费最多不超过课题经费总额的5%(校内无管理费);全部经费均为直接经费,不得提取绩效;如未能按期完成预期成果,须退回已拨付的研究经费。
6.基地年度资助的开放基金课题单项申请金额原则上重大项目5-6万元,重点项目2-3万元,每年总资助5-7项,执行期原则上为2年。
7.开放基金申请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安徽理工大学在读博士,具有一定研究经历和相关研究基础,拥有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资格的申请人职称与学历可适当放宽;研究项目具有创新型、开拓性及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前景,鼓励开展交叉学科应用研究。
申报项目内容不得与已立项的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哲社项目、省科技厅/教育厅/卫健委项目、各类校级项目、各类院级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重复,不得以相同或相近内容重复申报。
8.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论文、获奖和专利等研究成果由基地、研究者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共享,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为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即:
中文: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
英文:Base for Innovative Methods Promotion Appl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Anhui Province
9.申请者请在阅读申请指南和《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后,按规定格式填写开放课题基金课题申请书,并发送至基地联系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申报人姓名+基地开放基金申请”。电子版发送截止日期为当年2月28日。纸质申请书一式3份(原件,A4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经所在二级单位同意并签字盖章后寄至基地。
10.未尽事宜请与基地联系,并参照《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龙
电话:0554-3311359
E-mail:270956876@163.com
邮编:232001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泰丰大街168号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崇志楼A117。(快递限顺丰)。
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