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人工智能学院“AI+淮楚文化”实践团深入寿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沉浸体验、深度访谈等形式,探寻淮楚文化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
深研漆器:破解千年色彩的“AI密码”
实践队员在淮南子文化重点实验室聆听武王墩墓漆器研究学术讲座。淮南师范学院倪龙娇教授梳理了中国漆器艺术脉络及武王墩墓漆器出土情况,从种类造型、装饰纹样、艺术风格等方面深入解析,并着重阐述其在淮楚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倪教授介绍漆器纹样
俯身案台:亲历文物修复的“匠心接力”
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工作站,队员们聚焦修复师手中的碎裂陶片,从精确测量、绘制拼接图谱,到材料配比填补残缺,每一步都屏息凝神、一丝不苟,深刻认识到文物修复所承载的传承之责。

观摩工作人员描摹文物尺寸
解码馆藏:聆听文物背后的“历史回响”
实践团深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和寿县古城,将对文物修复技术的探索升华为对淮楚文化内涵的深度解码。在淮南子文化重点实验室高旭教授和袁晓凤老师的讲述下,一件件冰冷的器物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聆听老师讲述文物故事

聆听教授讲述古城历史(摄影:梁雨)
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人工智能学子以敬畏之心叩响历史之门,用创新之智探索守护之道,将实践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淮楚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