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新闻资讯  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招生就业  院务公开  学院工会  校友工作  通知公告  下载中心 

 
人工智能学院概况及招生专业
2022-05-11 22:26     (点击: )

人工智能学院——团结 创新 融合 创造


安徽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欢迎你!

635



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

2003年成立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研究所;

2007年招收智能机器人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6年开始培养机器人方向博士研究生;

2019年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招生,同年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硕士招生;

20203月学校以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有的机器人、控制和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组建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同时与淮南市政府联合共建成立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

20207月成功获批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同月成功获批机器人工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学院下设机器人工程系、智能科学系、智能工程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中心以及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研究所。


635


专业介绍

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掌握各类机器人机械本体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器人集成应用、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训练,能从事机器人工程领域内的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器人系统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维护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器人机构与结构设计、机器人机械设计基础、机器人学、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机器人感知技术、机器人程序设计(ROS)、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机器人学、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机器人工程领域内的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器人系统应用等相关领域的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维护及管理工作,或选择学习深造,攻读机器人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智能系统、信息处理、计算机、智能控制的基本技能,能在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等领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智能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具备解决智能科学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程序设计、脑认知科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智能控制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学基础、人机智能交互技术、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深度学习、自适应控制、智能感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显示、工业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或选择学习深造,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人工智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维护、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方法,熟悉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智慧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进展,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本领域工程实际问题。毕业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专业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双语)、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双语)、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自主机器人与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医疗保健、智慧交通、政府治理、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慧矿山等众多领域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处理与挖掘、图像处理、人机交互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研发、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选择学习深造,攻读人工智能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学制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35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近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3人,正高职称7人,博士学位教师共36人。

拥有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楚天学子人、首届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1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科研人员)1人、江苏省双创托举人才1人,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共2人,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

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0%;拥有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1个、淮南市机器人创新团队1个,淮南市“50•之星”创新团队3个。


635


教研科研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82项,转让发明专利17件。发表高质量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5项、三等奖5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8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拥有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1门,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拥有省级精品视频课程2门、省级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OOC2门、省级线上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省级线下课程2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获批省级一流教材建设项目1项、省级“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省级“101计划”项目1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项目1项、省级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1项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

                        

635



学科专业平台

学院拥有“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智能制造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已经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办学硬件资源主要依托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业矿山采选装备智能化重点实验室、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安徽理工大学-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研究所、煤矿智能化研究中心、煤矿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

拥有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与工程实训中心、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实验室近20个,与相关企业共建有智能人机交互、机器人控制与仿真、智能感知与检测、智能显示等联合实验室13个,配套实验仪器设备价值2千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

先后与IBM、思科、科大讯飞、合锻智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埃夫特、中科电子、壹芯科技、慧联精密、富创通等国内外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条件。



实践创新培养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教师所指导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30余项,其中“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省级特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

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安徽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并捧得TI杯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人、安徽省十佳大学生2人、未来技术精英奖2人。

团学活动

学院注重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建带团建,提升团学工作育人作用。举办“红歌会”大型合唱比赛、“宪法宣传周”、“宿舍文化节”、“珍惜粮食、光盘行动”、放映红色电影等多项活动。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举办元旦师生联欢会、“校园歌手大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文体活动。学院荣获校第17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决赛一等奖、青春歌会二等奖、啦啦操比赛第六名等荣誉。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院获批国家级实践队伍称号多项,并获得省级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

1AC3B         17F3E

         学院本科新生才艺大赛                          学院举办元旦文艺晚会                 

12663138ED           

                  学院本科生大合唱                                     学院风筝节

    学院举办元旦文艺晚会 学院本科新生才艺大赛 

     学院本科生女子足球队                                                                                           校心理情景剧比赛 

学院本科生篮球赛                                                                                 学院本科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

学院本科生暑期实践调研                                                                                      学院本科生在企业实习




历年招生

专业名称

年度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机器人工程

2023

544

538

534

2022

539

527.3

524

2021

551

519.7

515

2020

560

538

535

2019

523

511

508

智能科学与技术

2023

549

541.6

536

2022

534

529.9

527

2021

528

522.3

519

2020

557

541

538

2019

540

515

510

人工智能

2023

557

546

541

2022

545

533.4

530

2021

557

526.6

521

2020

559

544

538

近两年,学院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有多人推免或考研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江南大学、重庆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学校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校本部占地约3200亩,合肥办学占地340亩。

学校创建于1945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迁至合肥,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有关的学科专业、部分基础课教师等整建制迁至淮南,成立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并入。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5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7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5III类高峰学科,3个高峰培育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取得省属高校最高等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实现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1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本科生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欢迎报考

安徽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

邮编: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招生咨询电话:0554-6632810 6668487 6668194 6660276

学校网址:http://www.aust.edu.cn/

人工智能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554-3316029 3319022 3316029

联系人:牛老师 李老师 沙老师

学院网址:http://ai.aust.edu.cn/



 
 
Copyright 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All Rights Servered.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邮编:232001 邮箱:ai@aust.edu.cn